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6篇-ag真人国际官网

| 金梅

你知道谁是王进喜吗?一位来自西北的劳动模范,成为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英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

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篇1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玉门市赤金镇和平村。因家境贫寒,王进喜没有上过一天学,6岁时就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1938年,王进喜进玉门石油公司当上了一名学徒工。在矿上干了十几年,王进喜一直是干杂活的工人,没有上过一次钻台,没有摸过一次石油钻机的刹把。

1950年春,解放后的新玉门油矿开始招工,王进喜报名当钻工。第一次考试时,王进喜力气活干得很出色,但因他没念过书,念报纸、笔试题都卡了壳,没考上。后来,还是他的好朋友找钻井工程师“走后门”,让王进喜第二次参加考试,主要考察动手能力。王进喜提卡瓦、上天车、开阀门,样样都做得很出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灵性和机敏。这次考试很顺利,王进喜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

1956年,由于工作出色,王进喜被提拔为贝乌钻井5队的队长。1958年初,玉门油矿准备组织一批先进钻井队“大战白杨河”。正带领钻井队在山沟里打井的王进喜听到一则消息,说新疆的张云清钻井队月进尺突破千米,超过了玉门最好的井队。一向不服输的他立即找到大队领导,要求上白杨河。大队领导不同意,他就找油矿管理局局长焦力人。焦力人和其他领导商量后同意贝乌5队去白杨河,参加大会战。

到白杨河以后,王进喜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祁连山上立标杆”的目标。后来,为迎接石油部克拉玛依现场会,王进喜又将目标改为“月上五千,钻透祁连山,快马加鞭进军吐鲁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进喜一天24小时都住在井上。他还打破常规,通过优化钻井参数、开双泵等措施,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1958年9月,贝乌5队创造了月钻井进尺5009.47米的纪录,成为当时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贝乌5队由此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

当年10月,王进喜作为贝乌5队代表,到新疆参加了石油部召开的克拉玛依现场会,受到了表彰。时任国家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说:“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带动了全国钻井事业的发展。”

1959年10月,已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王进喜被甘肃省推举为国庆观礼团代表和出席“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在京期间,王进喜亲眼看到由于缺油,连首都的公共汽车上都背着又笨又难看的煤气包,心如刀绞,“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远在东北的松基3井开始喷油。这个特大油田的发现,让王进喜喜出望外。从北京一回到玉门,他就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

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篇2

1958年2月,石油部对松辽平原进行石油地质普查。同年11月24日,在松辽平原一个叫大同的小镇,石油部批准松基3井钻探。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首喷工业油流,这一幕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

当时,恰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镇改名为大庆。中央决定抽调全国优势兵力,在大庆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仅仅两个月,相继有4万人从全国各地聚集荒原。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与他的贝乌5队在玉门登上了东去的列车,10天以后到达萨尔图车站。王进喜一下车,就问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我们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听说新疆的张云清也来了,王进喜说他们来了好,我要和他们好好比一比,创它几个高纪录。

来到大庆后,贝乌5队被编为1205钻井队,他们的井位在离萨尔图十几里远的马家窑附近。几天以后,钻井设备抵达车站,可运输工具还没到,钻机还是无法运到井场。在全队职工大会上,王进喜说:“我们30多人就是吊车、就是拖拉机、就是大卡车,绝不能等!”于是,王进喜领着全队人拉肩扛,用3天3夜的时间,把钻机搬到井场,并将所有的设备都组装起来。

当时,王进喜住在赵大娘家里,可钻井队进屯后,他只在赵大娘家住过一天,第二天起床走了以后,就再没回来睡过觉。井架立起来以后,王进喜还是没有回赵大娘家睡觉,赵大娘不放心,用柳条筐提着做好的饭到井上看王进喜。在井场的一个泥浆槽子边,赵大娘找到了正在睡觉的王进喜。赵大娘感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唉,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这件事儿传到了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宋振明的耳朵里,宋振明听完汇报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王进喜当之无愧!我们要立即向上级汇报!”余秋里部长听了汇报后,当即对宋振明说:“好!这是一个好典型,我们就借用老百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叫他王‘铁人’”。余秋里还说,王进喜代表大会战的方向,铁人就是我们的旗帜。我看可以下决心,大会战的第一个英雄就树他。

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篇3

“铁人”王进喜,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大庆会战时期的“五面红旗”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

王进喜干工作一贯积极努力,有一种争上游的精神。1958年7月,王进喜首先提出“(钻井进尺)月上千(米),年上万,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奋斗目标,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一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同年,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建国10周年大庆的国庆观礼。

在参加群英会期间,他看见北京街头因缺油而背上煤气包行驶的汽车,从内心里感到歉疚。听说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他 “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提出申请参加大庆石油会战。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日夜兼程赶奔大庆。到萨尔图以后,王进喜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找到调度室首先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

1960年4月2日,从玉门发出的钻机运抵萨尔图。可当时吊车、汽车、拖拉机非常少,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无法卸车、搬运和安装。面对重重困难,王进喜对大家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能上,不能等;只准干,不准拖!”他带领全队把钻机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连续苦干三天三夜,王进喜没离开车站和井场。行李放在老乡家,一次都没去睡过。房东赵大娘看见王进喜这样拼命地干,对工人们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会战领导小组做出决定号召全油田职工“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

王进喜文化不高,但爱读书。他说:“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____。”通过认真学“两论”,他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那,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没油是最主要矛盾。”要开钻了,但因当时水管线没接通,罐车又少,供水不足。王进喜就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开钻。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说过不止一次的话。他时时刻刻都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指挥放架时,被滚堆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醒来时一看几个工人围着他抢救,井架还没放下来,就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站起来继续指挥放下架子、搬家。队友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出来,回到第二口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他们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比重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就扔掉拐杖,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1960年7月28日,会战工委做出《关于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运动的决定》,王进喜被树为大庆会战的“五面红旗”之一。

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篇4

1965年王进喜任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他说:“我当了干部,仍然是个钻工”。坚持深入基层,坚持参加生产劳动,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他依然保持着“跑井”的老习惯,到现场去解决生产、技术和后勤服务等问题。他自己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而对职工家的生活格外关心。凡是职工的住房、用水、交通、孩子入学、伤病医疗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帮助解决困难,为人民群众操尽了心。为解决孩子们就近入学,还亲自当校长办起一个“苇棚小学”。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铁人小学”“铁人中学”。他说:“我从小放牛。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我愿意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在荣誉面前,王进喜一直谦虚谨慎。他说:“成绩完全属于党,我们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____期间,油田事故不断,出现“两降一升”的严重局面时,王进喜同几个老工人商量,给周总理写信,反映油田情况,为周总理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的基本功”提供了依据。

王进喜经常说:“我这一辈子就是要干好一件事情:快快地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为了实现这一终生理想,为了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王进喜在长达30多年的与艰难困苦斗争中,积劳成疾,患上晚期胃癌。为了解决王进喜的困难,组织上给他一些补助。他都一笔笔地记上账,保存在枕头下,临终前好交给组织,为人民鞠躬尽瘁,为自己不取分毫。

1970年11月15日,终因医治无效,王进喜与世长辞,终年仅47岁。

王进喜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为中国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身上所体现的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篇5

王进喜是一个农村孩子,他出生在1923年的甘肃省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村家庭当中,因为他所生活的这个农村是一个山村,而这个村里的农民都是靠山吃山来生活,如果收成好,就会富裕一些,收成不好可能都会吃不饱饭,如果遇到灾年荒年这样的情况,村民就只能外出要饭来维持平时的生活。而王进喜在他六岁的时候便跟着自己的父亲,开始外出要饭,来度过自己幼年的时期。

于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直到后来王进喜长大。王进喜虽然生活的很贫苦,但是他依然热爱着生活,后拉他的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需要吃药维持生命,王进喜只能给别人家里放牛,还有打工来换取费用,后来这些经历养成了王进喜坚韧的品格,他之后成为了国家的第一批油田工人,王进喜自己也非常的珍惜这一个机会,后来因为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成为了优秀员工,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付出。

王进喜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领导,但是他并不以领导来自居,他觉得自己依然是一个工人,他还非常的喜欢牛身上的品质,因为他自己从小就放牛耕田,常常约束自己要学习牛身上的品格,不要抱怨什么,只是要坚持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他的这种精神是我们要学习的,更是一种优秀的榜样,他领导着工人干起了实事,大家跟着他慢慢的富裕起来。

在一次打井过程中,发生了井喷事故,当时王进喜的腿还受着伤,可他全然不顾及这些,而是奋不顾身的跳进了泥浆中,把自己的身体当做搅拌工具,化解了这场危机。这生前的这一举动感染着众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恐怕现在很多人是难以想象的。王进喜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争相学习的典型和楷模,“铁人”的名号更加响亮。

王进喜的生命却很短暂,后来他在47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因为对于王进喜,为我们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王进喜去世之后便被葬在了八宝山当中。王进喜曾经在1970年的时候参加了国庆观礼,当时的王进喜非常的高兴,因为自己有幸见到这么壮丽的场面,但是就是在参加完国庆观礼之后,王进喜的病情却突然开始恶化,最后他在临终之前,用他颤抖的双手拿出了一个小纸包,交给了当时守在床前的同志。

王进喜拿出来的是住院以来的所有账单,以及补助款,每笔都记得清清楚楚,而这些钱却一分都没有动过,并且王进喜曾说,这笔钱,不应该花在他的身上,应该交给国家,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当时在场的人全部都为之动容,临终前拿出的这一物,更是感动国人!这样一个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人,到最后还在想着自己不能占用国家的资源,他的品格是高尚的,他的“铁人”精神也是让无数的后代感动,我们应该记着他们的贡献,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功臣。

王进喜先进个人事迹篇6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队职工认真学习“两论”。通过学习,王进喜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39133
网站地图